您的位置: 首页--> 河北 |
保定市,中国河北省下辖地级市 ,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西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8°14′29″~39°57′3″,东经113°45′32″~116°19′41″之间;东接雄安新区,东南邻沧州市,南接衡水市,西南连石家庄市,西靠山西省,西北与山西省及张家口市交界,北邻北京市,东北与廊坊市毗邻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分为山区和平原两大类;总面积2.2万平方千米(不含雄安新区及定州,总面积1.93万平方千米)。 截至2023年末,保定市辖5个区、15个县(3个县由雄安新区托管),代管4个县级市(定州市为省直管试点),常住人口909.89万。 保定市是京津冀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国家新能源与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京畿旅游休闲城市。 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历来为京畿重地和“首都南大门”,地处京津石金三角。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保定路”为“保定府”,此为保定设府之始。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顺天路为保定路,保定之名自此始,取永保安定之意。 清代,为直隶总督驻地。 截至2019年12月,保定市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清西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9处,其中市区有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等文物古迹; 有国家AAAAA级景区野三坡、白石山、清西陵。 ![]() 原始社会末期的唐虞时代,今保定市分属于冀州和幽州。 殷商时期,保定市境域为北燕之地。 西周,姬发灭掉燕侯国。西周至战国,为燕赵之地。春秋、战国时期,燕国、中山国就在保定境内建都。 春秋时期,建北平城,系保定建城之始。保定西南部建立了鲜虞国,后来晋国不断东侵,保定南部逐渐被晋国和鲜虞国占领,北部则为燕国所有。战国时期,燕昭王在今古城东侧、府河北岸筑广养城,为放牧战马之城。周安王二十二年(前380年)的战国中期,齐伐燕占领桑邱(距今保定城北10千米左右),保定为齐国所辖。周赧王元年(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齐国约中山国伐燕,燕国北部为齐国占领,南部被中山国占领,保定为中山国所辖。 秦时,今保定市辖区南部属恒山郡,北部多属广阳郡。 西汉时,分属涿郡、中山国。东汉,分属涿郡、中山国、河间国。今辖区各区县大部分置于两汉时期。 东晋十六国时,先后属幽州和冀州。 南北朝时期,先后为北魏、北齐、北周境域。北魏太和元年(477年),分新城县置清苑县,因清苑河得名,系保定设县之始。 隋代,分属涿郡、上谷郡、高阳郡。 唐代,属河北道的涿州、易州、定州。 五代十国时期,保定市境内各县多属后梁、后晋。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置奉化军(治今清苑区);天成三年(928年),升为泰州,为保定设州之始。 宋、辽时,保定辖区北部属辽西京道,南部属北宋河北西路、河北东路。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因清苑为赵匡胤祖籍,又为北宋军事重镇,故于清苑县治所设保塞军,因此时地处宋辽交界之地,置保塞军和保州,故取保卫边塞之意为名。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光义率军北伐驻保塞半月余,称金台顿;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保塞军升为保州,以寓永保安定之意,清苑县更名保塞县。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州、县治所迁至保定城区。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陷保州,仍沿宋制称保州,又名金台驿。 金代,保塞县复名清苑县,并复置满城县。金天会七年(1129年),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贞祐元年(1213年),孛儿只斤铁木真率蒙古军南侵,破保州城,保州遂为废墟。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重建保州城。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改顺天军为顺天路,保州为路治。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顺天路为保定路,保定之名自此始,取永保安定之意。辖1录事司、7州、8县。辖区与今行政区范围大体相近,历代政区变化多在此基础上调整。 明洪武元年(1368年)九月,朱元璋废保定路改保定府,别名保阳郡。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北平行都司复名大宁都司迁保。正德十年(1515年),明王朝设保定巡抚署。崇祯十一年(1638年),设保定总督,同时置保定总监军。 清代,沿旧制,仍设保定府。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由正定移驻保定,保定始为直隶省会。 雍正二年(1724年),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 民国元年(1912年),清朝灭亡,民国政府沿清代直隶行省建制,留保定府,撤清苑县。民国二年(1913年),直隶省会迁天津,废布政使、按察使各署,撤保定府,恢复清苑县,设范阳道(治清苑),次年范阳道改为保定道。民国五年(1916年)9月,置直隶督军署。民国七年(1918年),改川粤湘赣经略使署。民国九年(1920年)易直鲁豫巡阅使署。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28日,改直隶省为河北省,废道及京兆区,保定道撤销,原辖各县直隶于河北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月6日,河北省政府由天津迁至保定。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保定设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日本侵略军侵占保定,为河北省日伪军政首脑机关驻地。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同年9月,建保定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6月14日,河北省政府由北平迁驻保定。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1月10日,河北省政府又由保定迁往北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22日,保定解放,建保定市,为冀中行政公署治所。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保定为省会,保定市为省辖市;同年8月9日,保定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同时成立定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4年6月,定县专区撤销,其所辖定县、曲阳、阜平、博野、蠡县、安国6县划归保定专区,行唐、新乐、无极、深泽、安平、饶阳划归石家庄专区;保定专区固安县划归通县专区。 1958年4月,保定市划归保定专区;同年5月,河北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 1960年2月,撤销专区建制,保定专区、保定市合并为保定市;同年,撤销保定市辖的满城、清苑、完县3个区建制,改建清苑县。 1961年5月,恢复保定专区建制,合并县陆续恢复原建制。 1966年1月,河北省会由天津迁回保定。 1968年2月,河北省会迁出保定。 1994年12月23日,保定地区与保定市合并,为河北省辖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