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辽宁 |
丹东市,古称安东,是辽宁省辖地级市,地处辽宁省东南部,东与朝鲜的新义州隔江相望,南临黄海,西接鞍山,西南与大连毗邻,北与本溪接壤,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总面积15289.6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末,丹东市辖3个市辖区、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 截至2023年末,丹东市常住人口209.2万。 丹东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辽宁省重要的边境口岸和辽东地区中心城市,辽宁沿海经济带重要的港口城市 ,是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重要交会点,是连接朝鲜半岛与中国及欧亚大陆的主要陆路通道,是中国万里长城的最东端起点和中国万里海疆的最北端起点。 唐朝置安东都护府,始有安东一词。清光绪二年(1876年),设立安东县而确立雏形。丹东是为中国海岸线的北端起点,是以工业、商贸、港口、物流、旅游为主体的沿江、沿海、沿边城市,是国家级边境合作区、沿海开放城市,拥有港口、铁路、公路、管道、机场5种类型10处口岸,1处中朝边民互市贸易区,是中国对朝贸易口岸城市,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丹东景色优美,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 丹东历史悠久,距今1.8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距今6000—7000年前,丹东地区的先人迈入新石器时代。3500—4000年前,这里的先民进入青铜器时代。 唐尧时,归青州之域,虞舜属营州。 战国时期,丹东地区隶属于燕(辽东郡)。燕昭王十二年(前300年),燕昭王设立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5个郡,辽东郡设18个县,其中武次县设在今凤城市凤山街道大梨树村刘家堡子燕国古城址处。武次县北抵候城县(今沈阳市),南达黄海北岸,东至燕长城,西接襄平(今辽阳市)、安市(今海城市)、平郭(今盖州市南)、沓氏(今大连市金州区)等县,是燕国辽东郡18个县中面积最大的县。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隶属于秦,秦袭燕制仍置辽东郡。 三国(魏)、西晋时仍属辽东郡。 东晋十六国时期为前燕、前秦、后燕的势力范围,仍属辽东郡。 唐总章元年(668年),唐收复辽东,置安东都护府,属安东都护府辖地。开元八年(720年),东北北部的靺鞨族建立渤海国,曾以今丹东市区一半为鸭绿江府。辽灭渤海国后,丹东地区为熟女真地。置宣州(今东港市境内)、开州(今凤城市)和来远城(今振安区九连城镇),驻有宣义军。在今宽甸满族自治县一带,有鸭绿江女真国,是辽的属国之一。邻近女真国,辽设有蒲州营。 辽天庆五年(1115年),以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为首领,女真人建立金国,成为辽的劲敌。天庆七年(1117年),来远城刺史常孝孙与都统耶律宁等为避金兵,丢下来远城泛海西逃,辽国在这里的统治宣告结束。 金代,丹东地区属婆速府路(今九连城镇)。 元灭南宋后,丹东地区被纳入元朝版图。元朝在丹东地区仍沿袭金制置婆娑府路,后改为巡检司。建有龙凤站(今通远堡镇)、斜列站(今薛礼村)、开州站(今凤凰城)、汤站(今汤山城)、驿昌站(今九连城)等站赤(驿站)。元朝在鸭绿江西岸驻兵屯田以增强边境防卫能力,称婆娑府屯田军。元末,由于连年战争,人口锐减,境内各地普遍田园荒芜。 明朝,丹东地区属辽东都指挥使司。成化三年(1467年)第一次拓边,沿叆河北岸修筑辽东东部边墙。成化十六年(1480年)建汤站堡(今汤山城),次年又建凤凰堡,并以凤凰堡为中心,周围建起5个堡(新远堡、镇宁堡、宁夷堡、通远堡、青苔峪堡),从凤凰堡至叆阳堡设墩台12座。嘉靖十九年(1540年),在宽甸境内山区设碑为界,后来形成“六甸”(赫甸、宽甸、坦甸、永甸、长甸、苏甸)。明嘉靖年间,明朝对丹东地区进行第二次大规模拓边。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沿汤站堡至鸭绿江一带增筑孤山堡、险山堡、江沿台堡、宁东堡、安甸堡等城堡。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在九连城建镇江城,并派重兵镇守。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女真族逐渐强大起来,明朝为加强边境地区的统治,在宽甸旧址建砖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萨尔浒大战后,后金乘胜攻取辽宁各地,进入丹东地区的汤站堡和镇江城。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增设蒙古“巴尔虎旗”。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熊岳通判移驻岫岩。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岫岩通判兼辖凤凰城。光绪三年(1877年),设置宽甸县,与安东县同属奉天府,由凤凰直隶厅代管。光绪十四年(1888年),县署被洪水冲失殆尽,又择地西山下,重新修建县署。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二十八日,日军占领九连城,接着占领安东县街区,设置民政厅,后撤销。光绪三十年(1904年)五月一日,日、俄为重新分割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以安东作为军事重地,设立军政署(1906年废黜),以安东九连城和虎山为重要战场,进行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史称“日俄战争”。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日本迫使清政府缔约,成立“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将安东镇江山至鸭绿江、坝岗至小火车道区域,划为日本民团居留地(即租界地),并按条约规定,日本在安东和满洲铁路线上驻扎守备队。光绪三十二年(1906)九月,安东开埠局成立,安东县治所沙河镇,成为东北地区东南部的木材、粮食、山货、柞蚕茧集散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安东县隶属奉天省。 民国三年(1914年)6月,安东县划属奉天省东边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改奉天为辽宁,安东直属辽宁省,为一等县。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东三省,安东处于日伪统治下。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3日,安东首次解放,11月5日成立安东市民主政府,隶属安东省,安东市是省民主政府所在地。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安东省大部分地区被国民党军队占领。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安东市第二次解放,安东省和安东市民主政府迁回。 1949年4月2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命令,对东北各省市重新划分,撤销安东省,安东市划归新成立的辽东省,辽东省会设在安东市。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安东属辽东省。 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将辽西、辽东两省合并(除划归吉林部分地区外)成立辽宁省,省会设在沈阳市,安东市为省辖市。 1956年7月,城市区划进行调整,安东市划为5个区,即五龙背、浪头、镇兴、元宝和金汤。9月,设安东专区,专员公署设在安东市,辖安东、岫岩、凤城、宽甸、庄河、桓仁6个县。 1958年12月,安东专员公署撤销。 1959年1月,安东、凤城、岫岩、宽甸4个县为安东市所辖。市区划为4个区:镇兴、金汤、元宝和郊区。 1960年,金汤区并入元宝区,市辖区为3个。 1965年,安东市改称丹东市,安东县改称东沟县,镇兴区改称振兴区。 1966年,丹东市增辖庄河、桓仁2县,1968年划出。 1980年5月,郊区改称为振安区。 1981年5月,丹东市革命委员会改称丹东市人民政府,丹东市辖东沟、凤城、岫岩、宽甸4个县和振兴、元宝、振安3个城区。1985年,撤销凤城、岫岩2县,设立凤城满族自治县、岫岩满族自治县。 1989年9月,宽甸县改为宽甸满族自治县。 1992年1月,岫岩满族自治县划归鞍山市。 1993年6月、199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先后撤销东沟县设立东港市、撤销凤城满族自治县设立凤城市。至此,丹东市辖振兴区、元宝区、振安区、宽甸满族自治县、东港市和凤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