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安徽

明道智慧城市生活(云平台): 安徽

宣城市

宣城市,简称“宣”,古称宣州。是中国安徽省辖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邻浙江省杭州市、湖州市,北连马鞍山市和江苏省南京市、常州市、无锡市,西接池州市、芜湖市,南邻黄山市,总面积12340平方千米。 截至2024年3月,宣城市辖1个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截至2024年末,宣城市常住人口249万人,城镇化率64.23%。
宣城市地处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结合地带 ,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宣城市是千年郡府地,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在此设丹阳郡,历代为郡、州、府治所,先后是宣城郡、宣州、宁国府;唐朝时宣州与苏州、杭州并列为江南三大中心城市;2001年1月,宣城市正式成立。 宣城市是皖南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还是中国唯一的中国文房四宝之城,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宣城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皖南文化绿色城镇联动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 宣城市以电子信息和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食品饮料以及新能源为主导产业。

名称衍变
宣城据《韩诗外传》“宣,显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宣城就以吴楚名邑显扬于开发较晚的江南地区。汉在宣邑置县,因名宣城。

历史沿革
宣城一带在商周时期就有了古代文明,根据出土的古代石器和陶器,这里应属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扩张区。
春秋时期,吴国兴起统治东南一带。越灭吴,楚灭越,吴越楚三国相继统治宣城一带。
秦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宣城一带属鄣郡地。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丹阳郡郡治设在宛陵(今宣州区)。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析丹阳郡置宣城郡,治宛陵,隶扬州。自此,宣城一直作为州、郡一级政区存在。
隋初废郡,改南豫州(南北朝时期侨置州,后期州治宣城)为宣州,不久又改称宣城郡。
唐初置宣州,中间一度改称宣城郡,以后复称宣州。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宣州改为宁国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宁国府为宁国路,后更名为宁安府、宣城府、宣州府。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占领宣城后,复称宁国府,直至清末。
明、清,为宁国府所在地。
民国元年(1912年),废道州府,省直辖县。民国三年(1914年)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芜湖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春,设宣城首席县长,同年11月,设行政督察区,宣城为第九区,署治宣城,抗日战争期间移驻泾县。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第九区改为第六区,抗日战争胜利后,署治移驻芜湖。
1949年5月,成立宣城专区,公署驻宣城,辖宣城、郎溪、广德、泾县、宁国5县和宣城市(析宣城县城关镇置,后于1950年3月撤销)。
1950年6月,宣城专区、芜当专区合并为宣城专区,专员公署驻宣城,辖宣城、郎溪、广德、泾县、南陵、宁国、当涂7县。
1952年1月,宣城专区撤销,辖县并入新成立的芜湖专区,1971年,改称芜湖地区。
1980年2月,芜湖地区改名宣城地区。
1982年4月,地区行政公署移驻宣城。
1983年6月,南陵、繁昌、青阳县和九华山管理处划属芜湖市,当涂县划归马鞍山市,宣城地区辖宣城、郎溪、广德、宁国、泾县5县。
1987年8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县,设立县级宣州市,并同时设立了宣城地区。
1988年1月,绩溪、旌德2县正式划归宣城地区管辖,至此,宣城地区共辖6县1市:郎溪县、广德县、宁国县、泾县、绩溪县、旌德县和宣州市。
1997年3月,国务院撤销宁国县建制,设立宁国市,为省辖县级市,由宣城地区代管。
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地区、设立地级宣城市;原县级宣州市撤销,设立宣州区。
2001年1月,宣城市正式成立。
2019年8月5日,撤销广德县,设立县级广德市,由宣城市代管。

返回前一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