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 中国历史七上电子课本文集 |
魏晋南北朝的300多年间,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然而,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继续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 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 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有哪些杰出的成就呢?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是北朝 ![]() ![]() 这部农业科学技术著作, 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 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科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 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他治学严谨,从不盲从。 三国时期魏国的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 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 ①, 并求得圆周率为 3.1416。 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即 3.1415926 和3.1415927 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收集在他与其子合著的数学名著《缀术》一书中。 这部书在唐朝时被朝廷规定为算学的主要课本, 唐代数学考试多从中出题,后来传到日本、朝鲜,也被用作学校的课本。 ①这种方法, 数学家称之为“割圆术”。 相关史事 秦汉时期,数学成就显著。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 涉及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 这部书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 对中国和东方数学的发展具有长远的影响。 祖冲之完成海量的计算,借助了中国人发明的一种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算筹是长短、粗细一致的一堆棍,可用竹、木骨或金属等材料制成。 算筹至迟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以纵横两种形式表示数字。 人们约定,纵式表示个位、百位、万位……,横式表示十位、千位、十万位……。 如果遇到“0”,则空位不摆算筹。算筹的运算法则同珠算的运算法则基本一样。 ![]() 祖冲之通过天文观测,对历法进行精细的推算。 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 他创制的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 祖冲之还很擅长机械制造,他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史书上称他造的千里船能“日行百余里”,指南车“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 书法、绘画与雕塑 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也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 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了。 ![]() 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王羲之。 他刻苦学习书法,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所作楷、行、草书尤为精湛。 他的行书、楷书摆脱了以往带有隶、篆的痕迹, 当时的人就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①。 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 《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 ① 意为像浮云在天空飘荡,像受惊的龙矫健地舞动。 ![]() 相关史事 唐太宗酷爱书法,尤其对王羲之的作品喜爱有 加。 他曾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写评论,认为“尽善尽美, 其惟王逸少乎! ”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后,爱不释手, “置于座侧, 朝夕观赏”。 相传,他在临终前,要求太子将《兰亭集序》真本随同下葬, 以便他在地下也能随时欣赏。今人所见到的《兰亭集序》都是摹本。 ![]() 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重视书法艺术, 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由于佛教盛行, 宗教画占了主要地位。 东晋的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 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顾恺之一生的创作很多,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均为摹本。同时,由于山水诗的增多,山水画开始形成。 ![]() ![]() 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 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 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这两处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 这些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 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 相关史事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为了摆脱现实苦难,人们纷纷信仰佛教。统治者也大力扶持,佛教盛行起来。 各地大量修建寺庙,与佛教相关的艺术,得到广泛发展。 但是,信仰佛教,人们的痛苦并未减轻,反而负担加重。 因此,不断有人反对佛教,其中最著名的是南朝思想家范缜。 他撰写的《神灭论》,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思想。 他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相互结合的,有了肉体,才有精神 ; 肉体死了,精神也会随之消失。 ![]() ![]() 知识拓展:郦道元和《水经注》 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文学家。 他曾在朝廷和地方任职,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机会进行实地考察, 足迹遍及黄淮流域,也到过长江流域的一些地方。 他在研究前人地理学著作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 写出了《水经注》一书。全书共 40 卷,30 多万字, 记载了 1252 条河流的源头、河道、支流, 介绍了这些河流流经地区的水文、地形、气候、土壤、物产, 以及历史古迹、风土人情等,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 《水经注》也是一部山水散文汇集,文字优美, 对景物的描写如诗如画,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 |